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带的甘肃,是全国石窟群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全省共有大小石窟群205座,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国四大石窟,甘肃占了一半。中国十大佛像,甘肃也占半壁江山。中国内地开凿最早的石窟群,几乎都集中在甘肃三千里丝路古道上。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碰撞,诞生了独一无二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凉州造像模式。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分《石窟鼻祖》《敦煌丹青》《东方微笑》《国家宝藏》4集,聚焦凉州石窟群、敦煌...
阅读(608)赞 (0)
抖音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邀请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和她的同事沈立岩、张静、李广欣等,以及著名作家纪连海、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东瑶等学者,一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唐诗三百首》全本313首唐诗。 收藏2
阅读(722)赞 (1)
中国梆子,溯本追源,从明末清初声起北方,在华夏大地且行且歌直到今天,已走过一段三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忽听一声梆子响,从此为戏痴与狂。这支令山陕豫、京津冀等地区人民无比痴迷,唱遍了大半个中国的梆子曲调,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绵延不绝,不断衍变,成为了人民大众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结。 大型纪录片《中国梆子》,即将呈现的正是梆子声腔艺术穿越历史的烟云,在这三百多年间不断沉浮变幻,不断砥砺...
阅读(266)赞 (0)
纪录片《过年的画》讲述的是天津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前世今生的故事,呈现了一代代杨柳青年画的守望者和与之结缘的人物故事,反映了天津地域文化的特有魅力,展现了杨柳青年画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传播价值。该片共5集,每集50分钟,分别为《岁岁年年》《点染丹青》《画里新风》《老城味道》《年画回家》。 这部纪录片的主创团队,是创作了纪录片《五大道》和《有个学校叫南开》等优秀作品的著名...
阅读(543)赞 (0)
胡同到底好不好?好的话,好在哪里?不好的话,又因何不好?我们反复在问受访者同样的问题。对待同一件事情,人们总是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有人受不了胡同的潮气和土气,就有人爱它接地气。有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杂院,拥有自家的厕所和厨房,有人恰恰认为杂院是最先进、最时髦的民居——东西都是共享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为了理解这件事,《胡同》不是只讲胡同的标准数据和历史资料,也不是只讲它客观的美和安逸。而...
阅读(547)赞 (0)
这是一部深度解析秦腔乃至整个中国戏曲全面文化现象的历史人文科普纪录片,从秦腔源头入手,从历史发展、观演习俗、角色行当、舞美服化、剧本音乐、分支流派、传承流播等各个方面,对秦腔进行全面解剖和透视。抓住一系列对观众极具吸引力的关节点,深度挖掘,逐层揭开秦腔的神秘面纱,将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文化现象,全方位再现于观众的视野,让人们在无比的震撼中,感受到秦腔艺术的壮观奇妙和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该纪录...
阅读(395)赞 (0)
纪录片《廊桥筑梦》历时一年多拍摄,展示中国浙江泰顺三座古廊桥从冲毁到重修的纪录,把“桥”和“人”结合起来,力图以非遗传承人、文保干部、守桥人等真实人物故事为主线,讲述人们为廊桥修复艰苦奋斗、匠心传承、互助互爱的故事,见证百年廊桥的重生。不仅突显造桥的技艺传承,更是展现世世代代民间营造与保护廊桥的精神动力,凸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凝结成一部珍贵的历史档案。 收藏0
阅读(347)赞 (0)
纪录短片《餐桌上的节日》带你吃出美食文化,了解节日美食背后的民俗民风。诱人的食物、动人的情感,浓浓的年味儿,将唤起我们儿时对春节和元宵节的美味记忆。 收藏1
阅读(422)赞 (0)
该风味 IP 春节档美食团圆番通过梳理2022一年引起过共鸣与讨论的普通人故事,在其中找出多样的“团圆”关系。故事主人公(张嘉豪、苏敏、孟川、小北等)会面风味主持人(庞博、罗拉),讲述自己这一年的故事以及对这次“团圆”的期待。在一顿热闹而仪式感的团圆饭里,窥见中国人2022年的故事,和新一年的寄托。 收藏0
阅读(405)赞 (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山海经奇2》,于2月20日在纪录频道播出,2月23日在优酷播出。“女娲造人、补天,烛龙吹冬呼夏,羲和浴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应龙杀蚩尤与夸父”等每个神话故事背后,暗含先人刻骨铭心的谆谆告诫,每个惊奇人物瞬间,凝聚祖先前仆后继的生命抗争,每一个初心,都代表对蛮荒世界无邪的认知。 收藏7
阅读(2166)赞 (5)